Post Views: 79,314
她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帶領團隊不斷勇攀醫學之巔,以醫者之心懸壺,和患者並肩戰鬥,帶領患者跨越心障堅定抗癌信念。她便是福建省腫瘤醫院放療科黨總支書記、頭頸腫瘤放射治療科主任邱素芳。
在三十年的從醫生涯中,她深耕腫瘤治療領域,致力於為廣大患者帶去更科學、個人化的治療選擇,為許多癌症患者和家屬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腫瘤患者面對的是與病魔之間生死戰役,我們醫者就是她們最強壯的『後盾』。」邱素芳說。
穿上白大褂是邱素芳自小的理想。打小體弱多病的自己,半夜被病痛折磨得低聲呻吟的叔叔,這些幼時的過往在她心中早早埋下了「要有健康、立志從醫」的種子。1989年,高考填報志願,成績優異的她毫不猶豫選擇了福建醫科大學。 「那年很特殊,報了兩次志願,兩次我都只填報醫學院。」邱素芳回憶。畢業後,她如願穿上了白大褂,在福建省腫瘤醫院實踐「生命衛士」使命。
仁心仁術,心字為先。從醫的第一天起,她便以愛心、真心、細心、耐心和責任感「五心」標準要求著自己。她明白,對於身處逆境的患者,一個科學的診治方案,一次成功的放射治療,一個友善的微笑,都是黑暗中照亮患者心靈的一道光。
醫院一天查一次房,她對自己的要求是兩次,只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潛在病症;每晚在手機上和患者互動到深夜,只為了讓患者堅定與病魔抗爭的勇氣;結合患者病症和經濟狀況,提供患者最優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措施……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竭盡所能守護著患者的生命之火。
要成為優秀的醫者,不只要埋頭苦幹,更需要適時抬頭遠眺。 2010年,邱素芳受原省衛生廳委派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訪問一年。帶著「取得真經」的執著,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她像海綿一樣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與養分。這一年的交流訪問,不僅開拓了她的視野,結識了許多優秀的同行,也更加堅定了她將癌症治療作為一生事業的決心。
新加坡回來不久,邱素芳便在全球放療最權威的紅皮雜誌刊發了第一篇文章,關於復發鼻咽癌調強放療的論著。此後,她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從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從副教授到教授,再到碩導、博導。一路「開掛」的背後是她時時刻刻追蹤學科前沿,努力掌握最先進理論、先進技術的拼勁。
2023年,由陳傳本教授和邱素芳教授領銜、福建省腫瘤醫院與福建師範大學合作開展的“鼻咽癌診療新技術的系列研究及應用”,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沈甸榮譽蘊含的是十年磨一劍的艱辛與努力。
她坦言,最早團隊做這項研究的起因是臨床上遇到的困境。 「鼻咽位置特殊,隱密且靠近大血管,鼻咽癌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但臨床上有15%至20%的患者面臨復發,不得不接受二次放射治療。但以前沒有調強放射治療技術,二次放射治療容易造成潰瘍,導致血管彈性變差,鼻咽大出血。發生率降低了15%的可喜成績。
在感受到科學研究對臨床的幫助後,邱素芳帶領團隊率先開發了鼻咽癌免疫療法新標靶及免疫預後風險模型;在國際上首次建立基於拉曼光譜血液檢測的鼻咽癌篩檢技術。目前,此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43家醫院(包括37家三甲醫院及國際腫瘤專科醫院)獲得推廣應用,惠及難以計數的鼻咽癌患者。
多年來,為了在做好臨床、教學、管理的同時抓實科研,邱素芳不知道鏖戰了多少個日夜。收集整理病患資料、分析、提假設、做對比,不對再推翻重來…這些對邱素芳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重要科學研究節點時,凌晨2、3點才休息都是常事。她的想法很簡單,要救治更多掙扎在生病痛苦中的鮮活生命。
秉持著讓科學研究服務臨床,回饋病患的概念,邱素芳帶著她的頭頸放療亞專科團隊積極探索,不斷精進醫療技術,近三年發表高品質SCI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立廳級課題20餘項,鼻咽癌相關系列研究近年來分別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福建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福建省抗癌協會科技獎一等獎及三等獎等多項獎項。
「對於做科研的臨床醫生而言,最高光時刻不是獲獎,而是能回饋到臨床,真真切切地幫助到患者,給患者帶去生的希望,即便辛苦卻很甜。」邱素芳的話語質樸而真誠。
今年,是邱素芳成為博導的第3年。她所教導的第一批博士生在今年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老師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更學到了醫者仁心的高風厚德。」身為邱素芳門下的「大師兄」黃宗偉博士感慨地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醫學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每一位醫學生,都必將經歷長時間的“錘煉”,而授業的老師則成為每一位醫學生們踏入醫學實踐的領路人。
在邱素芳的團隊成員中每個人各有所專,也各有特色。 「他們中有的專注臨床,有的擅長科研。這就需要揚長避短,發揮每個人的優勢。都說’添磚加瓦’,一磚一瓦,只要安放在合適的位置,就能發揮他的作用。”在教學中,她會根據每位學員特質因材施教,靈活調整教學重點,滿足不同學員的需求,不僅促進了學員的專業成長,也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她看來,教學活動不只是單向的知識輸出,更是與年輕醫師共同探索、相互啟發的過程。「壘土沙龍」是以邱素芳為主創辦的學術交流活動,其初衷旨在為中青年醫師同道打造優質的學習交流平台。經過6年的發展,該活動已由早期的院內討論發展到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影響力日益擴大,獲得業內同仁們的一致好評。「做好一件事容易,堅持做好一件事卻並不簡單。從2018年至今,壘土沙龍已舉辦了145期。邱主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秉持初心共同成長的難能可貴。」林馮傑副主任醫師說到。
邱素芳也將這模式搬入到日常臨床中。每週科室業務學習,不僅科室骨幹要傳授經驗,年輕醫師、進修生、規培生也要透過課件分享最新的專業文獻和進展,再由主任、專家進行點評。 “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前沿理念。透過這樣的分享,不僅能提升年輕醫師的積極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老骨幹對新理念的思考,讓雙方相互受益,共同進步。”身為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她始終將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作為團隊建立重要內容。在與同事和學生的交流中,她最常提到的一句話是“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還要有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的服務意識。”
前幾年,患者來到醫院看病,需要先介紹病情,再做檢查、會診。家在異地的患者,有時要在福州待上一到兩週。為此,她在全院率先推出了全程健康管理的做法,患者檢查完,便可直接回家,檢查報告由醫生線上查看;如果有需要二次問診,再由醫務人員協助患者進行預約。這套流程化、資訊化的「病程管理」大大提高了病患的滿意度和就醫體驗,該做法之後也在全院以健康管理師的模式進行推廣。
在團隊廉潔建設上,她要求科室人員嚴格遵守「醫務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在她的帶領下,科室的醫生遇到患者硬塞“紅包”,要不立刻退還,要不報告後直接轉入患者的醫療費。不僅不收“紅包”,邱素芳還時常帶領團隊成員往外掏腰包。科室曾經治療過一位閩北山區在深圳務工的鼻咽癌患者,男子家中十分困難,加之妻子也患上乳腺癌,兒子又面臨高考,這位七尺男兒有了放棄治療的念頭。了解到此一情況後,邱素芳發動病區醫護人員進行愛心捐款。匯聚而來的善意,讓這名患者重新燃起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邱主任是一位堅韌正直、仁心仁術的醫者。她不僅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更是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的暖心醫者,讓我們感受到一名真正的好醫生最美好的樣子,也為我們樹立了燈塔一樣身邊的榜樣。
今年國慶前,從阿根廷歸國的一家人專程找到邱素芳,希望和她拍一張合照作為紀念。手機快門按下,無論醫生或曾經的患者,全都笑容燦爛。時間的齒輪回調到6年前,同樣是這間辦公室,第一次來問診的這對福清夫妻臉上只有無盡的愁容和對女兒未來的茫然。所幸,在邱素芳和團隊的努力下,病魔被擊敗了。這個家庭也飛往阿根廷開始全新的幸福生活。三十年為醫,像這樣的溫暖人心的故事還有很多…
漳州市平和縣的一名鼻咽癌患者,出院已經七八年了,每年柚子成熟時,仍會往病區寄上一些,讓醫生護士一起分享他豐收的喜悅;而家住武平的鐘老師,治癒更是已有20多年,但每一年他都會習慣性地給醫院黨辦打個電話,對邱素芳的醫療團隊表示感謝;還有一名患者,每一年出院紀念日,都會唱一首歌發到病友群組…
對邱素芳和她的病人來說,雙方早已不再是簡單的醫病關係,更像是經歷生死相託的戰友,不是家人勝似家人。邱素芳表示,只有讓患者感受到醫師的真誠,才能讓患者從內心深處給予認同,才能在後期的治療中給予最大的配合。
「看到有些剛診斷的患者憂心自己的病情,對治療缺乏信心,邱主任會專門組織病友分享會,請治療效果好的病友來分享自己的治療體會和經驗,結合疾病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案、預後的介紹,幫助他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鍾先生(化名)至今記得接到喉癌局部晚期報告時的恐慌與茫然。 「正是有了邱主任和整個醫療護理團隊用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讓我重新燃起了信心和勇氣,沒有她們就沒有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從醫30年,我覺得真的最大成就是幫助很多病人戰勝了病魔,也跟很多病友成為朋友,這是我一輩子最珍貴的財富。」邱素芳感慨地說。